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 18
    2018.12
    报告题目:剥蚀型汇聚板块边缘的构造解析报告人:李永祥教授,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点:西康路1号LD乐动体育app海洋学院507时间:2018年12月21日上午10:00报告人简介:李永祥,博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并被保送为硕士研究生。1997年公派到香港大学攻读硕士并于2000年获硕士学位(M.Phil.)。2005年获美国里海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和杜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回国,受聘为南京大学教授。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为Geology、EPSL、ClimateDynamics、GSABulletin、CretaceousResearch、Tectonophysics等刊物的特邀审稿人,并多次为美国NSF、NationalGeographic、DOE-NICCRCoastalCenter等机构评审基金申请。主要从事古地磁,环境磁学以及古气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在包括EPSL、Geology、GeochemistryGeophysicsGeos
  • 17
    2018.12
    (报告一)报告题目:水利的历史思维报告人:周魁一时间:2018年12月18日上午9:00地点:闻天馆104主办单位:农业工程学院报告人简介:周魁一,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荣誉会长,曾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主任、中国水利史研究会会长、国家科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专家组成员、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历史工作组成员等,获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水利史和防洪减灾研究,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水利的历史阅读》、《中国水利史稿》(上、下册)、《二十五史河渠志注释》等,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获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基于周魁一先生提出的灾害双重属性理论以及对中国防洪减灾史的研究,“中国重大自然灾害与减灾对策研究”、“中国水旱灾害研究”两个课题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报告二)报告题目:大运河及其遗产价值报告人:谭徐明时间:2018年12月18日上午10:00地点:闻天馆104主办单位:农业工程学院报告人简介:谭徐明(1954-),女,汉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17
    2018.12
    报告题目:中国古代灌溉工程及遗产价值——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例报告人:李云鹏时间:2018年12月18日上午11:30地点:闻天馆104主办单位:农业工程学院报告人简介:李云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程师、水利史研究所所长助理,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史研究部主任、水利遗产保护与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水利史、水利遗产保护研究,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8部、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行业标准6部,相关成果获中国水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省赣鄱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宁夏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 17
    2018.12
    报告题目:大运河及其遗产价值报告人:谭徐明时间:2018年12月18日上午10:00地点:闻天馆104主办单位:农业工程学院报告人简介:谭徐明(1954-),女,汉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历史工作组理事。长期从事水利史、灾害史、水利遗产保护、水文化研究工作,在灌溉、防洪、运河技术史、流域水环境演变、灾害与减灾管理研究方向具有突出成绩,在水景观规划、水利遗产保护等方法研究与实践方面具有专长。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水利部、国家文物局等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在科研方面水利史研究中以古代水利典籍河工档案的校注与整编,都江堰、京杭运河、海塘工程等典型古代水利工程技术史及其科学价值,以及江河防洪史、区域灌溉史方面有多年的研究积累。近些年,有《都江堰史》、《中国灌溉与防洪史》、《人为的灾害》、《中国大运河遗产构成及价值评估》、《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基础》、《中国物质文化史(水利)》、《TheHistoryofChi
  • 17
    2018.12
    报告题目:水利的历史思维报告人:周魁一时间:2018年12月18日上午9:00地点:闻天馆104主办单位:农业工程学院报告人简介:周魁一,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荣誉会长,曾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主任、中国水利史研究会会长、国家科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专家组成员、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历史工作组成员等,获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水利史和防洪减灾研究,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水利的历史阅读》、《中国水利史稿》(上、下册)、《二十五史河渠志注释》等,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获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基于周魁一先生提出的灾害双重属性理论以及对中国防洪减灾史的研究,“中国重大自然灾害与减灾对策研究”、“中国水旱灾害研究”两个课题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3
    2018.12
    报告题目:虾蟹新型病原——螺原体的发现和研究报告人:王文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时间:2018年12月19日下午3:00地点:LD乐动体育app西康路1号电气馆307报告人简介:王文,南京师范大学生科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现为动物学国家重点学科水生动物资源与利用方向带头人,江苏省水生甲壳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主任,亚洲支原体学会常务理事。2007.12-2008.12曾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微生物学系研修。自1998年开展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颤抖病”的研究以来,她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8项,国际上首次发现水产新型病原——螺原体,完成了从病原发现、病原分离和鉴定、病原的命名、病原基因组学及宿主免疫机制等一系列研究,发表相关论文96篇,其中SCI期刊79篇,40篇为同领域前10%(SCI-Top)期刊。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项(SC/T7220-2015),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并建立了虾蟹螺原体疫病的快速检测和防治技术,以第一完成人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及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荣获江苏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渔业巾帼科技能手、全
  • 11
    2018.12
    报告题目:纳米生物技术用于分子及病原体检测的探索研究报告人:周昕教授,扬州大学时间:2018年12月16日上午10:00地点:LD乐动体育app西康路1号电气馆307报告人简介:周昕,扬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1996-2001年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工作,助理研究员。2001-2004年在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产养殖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04-2007年在南京师范大学动物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方向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1月进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纳米技术用于分子诊断的研究。2010年3月以博士后研究人员身份加入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SumioIijima教授(碳纳米管的发现者)团队,从事碳纳米材料作为靶向药物载体治疗肿瘤的研究。2011年4月进入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获得副教授职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16年底引进到扬州大学任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1.利用功能化纳米材料,组装构建肉眼可见的精确定量分子及病原体的诊断技术;2.利用纳米生物技术发展新型疫苗及疫苗佐剂。
  • 05
    2018.12
    报告题目:Howtoreadandwriteascientificarticleandhowtogiveasuccessfulpresentation报告人:韩凤祥时间:2018年12月10日下午6:30地点:闻天馆306报告人简介:韩凤祥,男,美籍华人,美国杰克逊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教授。于1984年、1987年在南京农业大学获土壤化学环境本科和硕士学位,1998年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获土壤学博士学位。有多年在国外任教经验,长期从事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有: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有毒重金属;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和放射性元素;植物和粮食作物的抗逆性生长;环境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与放射性化学;水质与水体富营养化;环境评估;表面化学,碳固定全球性气候变暖的研究。有着丰富的国际学术交流及合作经验:2009年至今建立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国际联合教育与合作关系;建立了杰克逊州立大学与安徽农业学院的环境科学硕士联合培养课程;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学院及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多次受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学院、中国科学院、LD乐动体育app和
  • 04
    2018.12
    报告题目:国际Argo计划最新进展报告人:许建平,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地点:西康路1号LD乐动体育app海洋学院507会议室时间:2018年12月7日上午9:00报告人简介:许建平研究员曾组织并参与了“南海东北部海区环流合作调查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骨干)”、“南海季风试验研究(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之一)”、“南海海洋环境补充调查及评价(国家海洋勘测专项,课题负责人)”、“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主要骨干)”等调查研究工作。2001起参与国际Argo计划的组织实施,并担任国际Argo科学组成员和中国Argo计划首席科学家。负责组织、管理与实施的“中国Argo计划”是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2003年期间圆满完成“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试验(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项目负责人)”项目。2003年曾被国家海洋局授予“海洋勘测专项突出贡献者”称号;其专项成果“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洋环境补充调查与评价”获2005年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完成的“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试
  • 29
    2018.11
    报告人:徐会连时间:2018年12月1日上午9:00地点:管理馆214主办单位: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学院报告人简介:徐会连,公益财团法人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理事/副所长/首席研究员。1989年获得东京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1991年在日本化药株式会社精细化工品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1年赴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先后任研究助手和副教授。从长年的研究中得出有关植物抗旱胜利机制的一套系统理论,在世界植物科学领域里独树一帜。在设施栽培的自动化控制和环境及营养生理方面有创造性的成果。在生态农业和微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方面有独到的成果。从氮素营养代谢解释了作物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徐会连研究员担任山东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留日同学总会副会长,美国园艺学会国际理事会理事,世界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标准委员会委员・观察员,多个SCI期刊编委,临沂市政协海外顾问。目前累计英文著书4部,中文合著书2部。一级国际学术杂志论文140篇(其中SCI引索83篇);二级以下学术杂志和国际会议论文集论文近300篇。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