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我校华祖林教授领衔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的“水环境模拟与生态修复教师团队”成功入选。
长期以来,团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流域水环境保护亟需人才为己任,面向长江大保护等国家重大战略开展科学研究,护航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黄大年精神。
坚守教学一线,守正创新,培养流域水环境保护亟需人才
团队成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育改革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普通高校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奖等多项国家、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团队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与国家教学案例3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与研究生优秀课程等5门,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与研究生优秀教材4部。团队培养的研究生已成长为国家级人才计划3人。环科系党支部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近年来培养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2人次,宝钢教育奖学金、上海同济高廷耀“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等多项,获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等。
勇于创新,突破瓶颈,服务国家水环境保护重大需求
团队瞄准我国水环境保护等国家重大战略与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数十项国家级重要课题;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20余项。团队入选江苏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团队等,创新性地揭示了新污染物在流域复杂水环境中的多介质输运迁移机制与生物修复机理,突破了复杂连通水域水环境模拟中的多维耦合衔接技术、高阶计算格式新方法等关键技术难题,提出了基于反问题思想的水质模型多参数识别的反演优化通用算法,为我国污染物防治与环境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团队成员在Water Research等环境领域顶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近200项。
知行合一,脚踏实地,护航区域地方低碳绿色发展
团队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行业企业需求,开展应用研究与科研成果转化,和生产、技术和培训服务。近年来,团队承担了部委及省、市重大课题与工程项目70余项,研发构建了覆盖双重轮休潜流湿地、高效生态塘、铁碳微电解生态滤坝、微纳曝气强化净化等多种新型强化净化处理单元的组合型人工湿地,显著提高了污水处理厂尾水中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等,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低碳绿色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团队深入太湖、巢湖、南水北调东线等水环境保护工程一线,指导的学生获得“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等称号,研究成果被新华社等平台多次报道;团队注重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培养的柬埔寨籍留学生Ky Sereyvatanak获得央视国际频道“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项目”访问报道,在东南亚地区水环境治理中唱响了中国声音。
此前,我校倪福生教授领衔的“疏浚教育和研究教师团队”和高玉峰教授领衔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师团队”分别于2018年和2022年入选第一批、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将以“疏浚教育和研究教师团队”“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师团队”和“水环境模拟与生态修复教师团队”三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示范,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全面深化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引导教师立德修身、潜心育人、守正创新,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到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