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全国政协委员、LD乐动体育app水利水电学院院长王媛,向两会提交的建议就围绕“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展开。
王媛在江苏、福建、江西等多地调研中发现,“双减”政策出台后,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正确,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不足,很多家庭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认为教育孩子都是学校的责任,缺乏“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留守儿童、残障等特殊家庭里,教育缺位问题更多。
“此外,升学压力导致家长‘乱投医’,家庭教育“内卷”严重。许多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节衣缩食,各种补习辅导,物质和精神都付出很大,却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盲目地、自以为是地教育孩子。”在王媛看来,这是因为长期以来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家庭教育实践出现了一些偏差。
另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尚未形成合力,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有待提升。在调研中,王媛注意到,很多学校成立了家委会或家长学校,探讨家校共育的方式方法。但当前绝大多数学校从便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接家长的需求不够多,形式不够丰富。
另一方面,社会教育也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博物馆、科技文化馆等社会教育的场所已免费开放,但高质量、普惠性、公益性教育公共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仍然不够。
今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经过多方走访座谈,听取意见后,王媛建议,要加强家庭教育科学指导。“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为子女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
同时,学校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健全家庭学校教育的协同沟通机制,聚焦家庭教育理念、亲子矛盾、教育方式、学业安排、习惯养成等方面家校协同,使家长产生共情性的理解。同时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等真正了解家长需求,支持帮助家长形成正确观念、学习科学方法,形成合力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高质量的公共教育资源,是协同育人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王媛看来,社会要向家庭供给普惠低价和公益性的家庭教育资源,为亲子互动、家庭研学提供公共文化和体育资源。“比如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专项补助等方式,扶持社会力量如培训机构、文博场所、艺术场馆等,开发教育公共资源,让普惠性、公益性教育公共资源走进千家万户,满足家庭教育的各类需求。同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整合现有家庭教育学科资源,加强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建设,建立科学的、系统的新型家庭教育学科课程体系,为社会各界提供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辅导与咨询服务。”
健全多方合力育人体系,学校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构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良性互补关系。“学校要积极对接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资源清单,联合开发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课程。”王媛认为,在政府和社会层面上,要构建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应推动建立街道、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培养具有现代理念、科学精神和技术方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利用线上家庭教育、亲子教育板块等手段,为家长提供多样化教学内容及适应其个性特征的学习支持服务,通过健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和协同育人沟通机制,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
新闻链接: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c974438f68274f06b314b3fa188c88f1/0/lbiCvhjesQ4Gsh1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