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河湖治理的江苏答卷

9月10日,《瞭望》新闻周刊刊发题为《河湖治理的江苏答卷》一文介绍了江苏聚力推进源头治水、系统治水、全员治水、共护河湖,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以水起笔谋篇书写新时代河湖治理的江苏答卷。

全文如下:

辖江临海、扼淮控湖。长江的雄浑、淮河的特立、秦淮河的婉约、太湖的灵秀、洪泽湖的浩茫,奠定了江苏空间布局、文脉格局。江苏提出勇当系统治水开路先锋,聚力推进源头治水、系统治水、全员治水、共护河湖,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以水起笔谋篇书写新时代河湖治理的江苏答卷。

安澜河湖

在烈日下炙烤,茶叶轻轻一捏就碎。长江南京段水位下降,大面积江滩裸露……刚过去的夏季,江苏淮河以南地区遭遇大范围干旱,全省30多万亩茶园受旱,占比约六成。南京江边老人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这种长江下游“汛期反枯”的情况,数十年没见过。

旱情系着民情,抗旱刻不容缓。8月19日,江苏启动淮河以南地区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各地因地制宜抗旱保灌,打响秋粮稳产保卫战。各部门积极行动,奋力抗御高温干旱,确保生活、生产用水。

据统计,7月以来,江苏大力实施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三大调水系统累计抽引江水约35亿立方米,相当于1个洪泽湖的正常蓄水量。一个月左右调出一个“洪泽湖”,由于调水、供水保障有力,全省秋粮生产特别是水稻受干旱影响可控。

江淮相连,治水先治淮。历史上淮河旱涝灾害频繁,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7月底,国家今年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项目之一——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内工程量和单体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8年后,淮河洪水出路将进一步扩大,洪泽湖防洪标准将从100年一遇提高至300年一遇。

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表示,工程实施后将扩大淮河下游洪水出路,保障2000多万人口、3000多万亩耕地防洪安全,并直接降低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启用概率,为这里近百万人口安居乐业提供更好保障。“这也是减轻淮河上中游防洪除涝压力,实现全流域安澜的重大举措。”陈杰说,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项目在江苏,效益在全流域。工程实施后,也为提高淮河出海航道等级、增强运输能力创造了条件,助力实现“淮江海联运”,进一步助推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

安澜工程越牢靠,抗御灾害越从容。2021年7月下旬,第6号台风“烟花”由南至北穿越江苏,是有气象和水文记录以来在江苏“滞留时间长、过程雨量大、影响范围广、致灾风险多”的台风。

 “去年,面对这场汛情、疫情叠加的抗台大考,我们提前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坚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预降河湖水位。”陈杰说,江苏超前谋划、快速反应,突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运用,将此次台风影响降到了最小,打赢抗御台风“烟花”这场硬仗,实现“城镇不看海、工程不失事、次生灾害不发生、力争不死一个人”目标。

LD乐动体育app原副校长、南京河海智慧水利研究院院长朱跃龙说,江苏以台风“烟花”48小时内影响江苏为背景,提前开展“数字映射”实境化模拟演练。还自我加压,进一步研究暴露出的短板和薄弱环节,研究分析平原水网滞涝、低洼地区内涝的成因,力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生态河湖

2017年10月,江苏省提出“推动生态河湖建设,全力打造水美江苏”,出台生态河湖行动计划,明确新时期生态治水作战图,力争建成美丽中国的江苏样板。

“一江两湖”全面禁采、国家级和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数量为各省之最、全省84%的主要河湖生态状况达到优良、长江岸线利用再退出15.2千米、生态岸线占比再增1.2个百分点……江苏以河长制为依托,部署开展乱占乱建乱排“三乱”专项整治和违法建设违法圈圩“两违”专项整治,以“两违”“三乱”整治为突破口,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河湖管理的难点问题。

在陈杰看来,保护修复水生态系统,需要“管盆护水”,一方面要管好盛水的“盆”,强化空间管控,推动河湖系统复苏;另一方面要护好“盆”里的水,控源截污,沟通水系,提高水环境容量。

退还历史圈圩。江苏坚持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系统思想,力争恢复湖泊面积,扩大盛水的“盆”,坚决开展退圩还湖工作,固城湖、得胜湖列入退田还湖试点,2019年调整完善省洪泽湖管委会,并组织编制洪泽湖退圩还湖规划。经过多年来各部门协同发力,全省湖泊累计恢复自由水面220平方千米,防洪、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拆除违法建筑。过去,江苏不少地方临河建筑多、河湖空间挤占严重、水环境影响大等问题突出。江苏省水利厅对全省727条骨干河道、137个湖泊、49座大中型水库实施全方位排查摸底,形成河湖“两违”“三乱”问题清单3.8万个。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中,江苏全省水利系统共摸排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黑涉恶线索151条、刑事案件140起,涉案人员430名,335名被告分别被判处缓刑、拘役或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严格销号把关,强化跟踪问效,全省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近1500万平方米,清理非法占用河湖岸线超2000千米。

搬迁水上住船。由于历史原因,洪泽湖周边圈圩围网养殖和捕捞产业迅速发展,渔民逐步依湖建船为家,既存在安全隐患,也对湖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2020年,江苏将洪泽湖住家船整治,确定为全省遵循新发展理念、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重点任务之一。

宿迁市泗洪县临淮镇胜利村,紧邻洪泽湖畔。渔民上岸前,记者在这里走访曾看到,一条水泥船起风就晃,渔民全家吃喝拉撒都在船上,部分船没有接通自来水,不仅洗澡、如厕十分不便,也给洪泽湖生态环境增加了压力。

村民段广玉打小就生活在水上,靠捕鱼为生,当年结婚时,简陋的船舱就是婚房。段广玉说,临淮镇近九成村民为渔民,总数超过1.5万人。世代栖居水上,厨房连卧室,也仅四五平,老来终于盼到上岸住新居。

江苏探索将治水与富民相结合,洪泽湖7066条住家船、49条餐饮船以及近2万住船渔民上岸安居。如今,湖体平均水质总体稳定达Ⅳ类,且逐渐趋好。江苏将长江禁捕退捕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在严格落实禁捕要求的同时,聚焦民生需求,力争实现“同湖同策”“同湖同步”,多渠道推进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推动“生计渔业”向“生态渔业”转变、“养鱼捕鱼”向“打工创业”转变。

幸福河湖

顺应“河湖生态环境发生转折性变化”局面,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签发总河长令,在全省推进生态河湖建设迈向幸福河湖建设。为了做好“造福人民”这篇大文章,江苏将幸福河湖建设纳入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2021年全省已建成630条幸福河湖。

喝放心水,城乡供水一体已率先实现。“过去住在偏远乡村只能挖井水喝,现在搬迁集中居住喝上了自来水。”顺着宿迁市宿城区朱李小区居民老李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已完工,“新管新水”助力城乡居民同饮“放心水”。

江苏大力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各级财政及社会资金累计投入200多亿元,解决3200多万农村居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推动农村居民从“吃水难”“吃水差”到“吃好水”,基本实现“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区域供水入户率已达99%以上,农村供水保证率达9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超10万人告别饮水型氟超标。2019年,江苏沛县、邳州等地通过地表水水源置换、配备专门氟处理设备等方式,开展饮水型氟超标专项治理,一举解决了全省10.22万人饮水型氟超标问题。“盼了一辈子终于喝上了自来水,不用再喝氟超标水了。”家住邳州的村民刘大爷说。

江苏进一步优化工程布局,先后关停了132座规模偏小、标准较低的农村小水厂。对部分丘陵山区、高亢地区、沿海、湖岛等居住分散的农户进行全面摸排,确保供水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王骆殿岛村是白马湖中的一个传统村落,岛上60多户居民过去只能喝湖水或地下井水。2020年3月,洪泽区投入80多万元启动实施自来水厂配套管网工程,从湖底铺设管道,岛上居民喝上了与全区同质的自来水。

粮食大丰收,根子在农田,命脉在水利。灌区工程是农田灌溉排水的骨干网。目前江苏全省共有大型灌区34处、中型灌区279处,总设计灌溉面积4517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70%以上,助力全省粮食产量连续8年超700亿斤。“水好,稻子就好。换了水,蒸的大米也香。”宿迁市泗洪县种粮大户老沈说。

2021年2月江苏颁布实施《江苏省农村水利条例》,这是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农村水利的地方性法规。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全面提速,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实现“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

乡村振兴,水利先行。2022年,江苏计划完成农村水利投资80亿元,加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衔接,将灌区节水与减排提效、绿色发展统筹考虑,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省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618,年度农业节水量超20亿立方米。

确保一江清水北送,争当“行之实者”。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自2013年投运以来,江苏已累计调水出省54亿立方米,6000多万群众受益。今年,调水7000万立方米北送,助力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

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管理处处长问泽杭说,润苏鲁、济华北,“一滴水”千里逆流背后,是数十万人舍小家顾大家的接续奋斗,是“供水线”成“发展线”的多方受益。“南水北引,也促进苏北地区农业‘旱改水’,结束苏北难以种水稻的历史。”

面向未来,江苏深入总结江水北调工程和南水北调一期工程经验,深化后续工程规划论证。在京杭大运河整治基础上,扎根长江,沟通淮沂,三湖调蓄,九级抽引,形成江水北调工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扩大规模,向北延伸,建成南水北调一期工程,为黄淮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第二水源。又在这一基础上,专道北上,优化调度,规划“一干多支扩面”东线后续工程格局。

共护河湖

2016年,诞生于江苏的河长制,走向全国。

陈杰说,近年来,江苏聚力推进“每条河流都要有河长”,全面建成河湖长制,持续推动河长制高质量发展。江苏河长制工作连续获得国务院奖励激励,入选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解码中国之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践案例精选2021》十大案例。

河长制驱动河长治。从“试点破题”到“多处开花”,江苏各地纵向推进、持续创新,涌现出一批改革范例。

党政河长发力。江苏在村级创新设立河长,全省各级约5.7万河长,承担起治水、护水重任。江苏完善“省级河长抓推进、市县河长抓治理、镇村河长抓管护”体系,全省水环境持续改善。长江干流断面Ⅱ类水的比例达到100%,京杭大运河苏北段水质稳定达到Ⅲ类。

联合河长协力。河湖的治理保护涉及多个政府部门,过去常出现“各管一段”情况。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各级政府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参与。各地还积极探索跨界河湖治理保护,促进齐抓共管,形成宁镇扬跨界河湖联合河湖长制等典型做法。

民间河长助力。巡查员、宣传员、参谋员、联络员和示范员……越来越多的民间河湖长活跃在治水一线。江苏各地掀起全民治水、护水热潮,发展出“企业河长”“媒体河长”“专家河长”“外籍河长”“邮递员河长”“河小青”等,逐渐在全社会形成爱水、护水、惜水的生动局面。徐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市3000多名“民间河湖长”“护河志愿者”“护河治河监督员”各司其职,全力守护城市“生命之源”。

占补平衡,“水域银行”应运而生。近年来,为解决涉水建设项目的水域占补问题,江苏常熟市创新推出“水域银行”模式,对水域占补实行动态管理。常熟考虑工程建设项目特殊性,将水域占补平衡由原来的“就近平衡”扩展到更大范围平衡,充分利用现有鱼塘、取土坑等改造成河道水域实施占补,切实提高河网水域利用效率。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如有占用水面需求但确实无法就近补偿,可申请启动“水域银行”,统一调用市级指标进行水面补偿。

节水即治污,“节水为先”升格为“节水优先”。江苏挂图作战,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2022年确保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62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下降6.8%以上。

江苏提出,深入实施节水行动,分区分类制定节水目标和措施,全省水利行业全面建成节水型单位。加快实施1000个以上取水工程的规范化改造,新建124个重点大中型灌区的577个取用水在线监测站,深化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完成10个以上水权交易试点。

“智慧大脑”加持,“治水”变“智水”。2022年,江苏省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综合感知网,形成全覆盖、自动化、智能化感知体系。在“一张图”基础上,扩展三维展示功能,形成智慧水利数据底板。推进水旱灾害防御指挥系统和水资源与节水监控系统应用,初步实现取用水管理、水源地保障等实时预警监控。“江”字里那一笔水的灵动温润,繁体“蘇”字里有鱼有米的富庶,在这片土地上,城市乡村齐头并进,大江南北共享繁荣。

陈杰表示,如今,江苏已建成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等调配水工程体系,完善河湖长制,毛细血管般的网络,通向每座村庄、每块农田、每家企业,年轮往复,将“旱涝保收”“河湖安澜”,书写为“只道寻常”。

新闻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106782?d=1348bed&channel=weixin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