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LD乐动体育app一个由9位在校学生组成的研发团队,凭借最新的“阅后即焚”软件技术拿下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这个项目全程在LD乐动体育app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以下简称“计信院”)创新实验室完成孵化。作为创新实验室的创办者,计信院许峰教授认为,利用硬件资源和师资力量搭建平台,引领学生创新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短短五年时间,计信院创新实验室已从最初的单个学院单学科实验室,发展到如今每年600人次,70多名教师参与的跨学科创新实验室平台。
点燃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火焰
“大学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一支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教师队伍。”许峰教授告诉我们。
一只自制的带有按键的激光笔,却可以实现远距离操作电脑,替代了鼠标和部分键盘的功能。小小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板,却实现了视觉型、触摸灯方式的人机对话模式。这是在2010年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上LD乐动体育app创新实验室3名本科生完成的作品,指导老师就是时任计信院副院长的许峰教授。
作品最终获得大赛二等奖,这也是计信院创新实验室在英特尔杯邀请赛上实现了“零奖牌”的突破。“英特尔杯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邀请的都是全球嵌入式领域顶尖的院校,我们学校在这一块起步比较晚,面临的挑战比较大。在汇报的最后阶段,由于时间紧,指导老师许峰经常是一边拿着午饭一边听汇报、提修改意见。这次获奖确实对日后开展此类比赛积累了宝贵经验。”计信院创新实验室专职负责老师张雪洁至今仍感触良多。作品的三位设计者在毕业后都顺利的进入了百度、京东和中国移动工作。
经过五年的发展,计信院创新实验室有相对稳定的教师指导团队,专家评审团队和不断壮大的学生团队。教师指导团队和专家评审团队是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层次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有资深的教授、年轻的博士,还有辅导员经历的专业人员。
近5年,计信院创新实验室组织学生参与竞赛和实训作品达234项,创新竞赛获奖716人次,其中国家级314人次,省级402人次,获奖数量和等级逐年上升。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优秀结题22项。依托实践作品申请专利53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授权10项。发表论文和著作12篇。依托创新的教改课题2项。教师获省级教学成果3项。创新学生中80%继续深造,15%进入大型知名IT企业,5%出国或创业。
激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
创新实验室的定位是提高学生能力、促进教学发展、辅助科学研究的服务平台。“创新实验室突出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应用实践性和创新性,实施案例驱动、专题讲座、项目分析等教学方式,多途径地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发展进行培养。实验项目和课题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设计,由指导老师进行辅导,使学生实现从验证实验到设计实验的跨越,进而进行研究创新实验。”许峰教授说。
实验室不仅制定了学生选拔和滚动机制,老师学生的激励制度以及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等也保证和促进了实验室正常良好运行。“创新实验室的选拔采取滚动选拨机制,学生在参与竞赛项目选拔前期会被依次排序,并且实行滚动淘汰制。”张雪洁介绍,“对参与指导学生竞赛或者实训作品的教师,学院会给予教师一定的课时费计算,同样,学院对于在高级别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保研、评定奖学金等也有相应倾斜的加分制度。”
目前,创新实验室形成教学院长负责、实验室组织管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良好运行机制,每个环节除了学生的自我管理,都有相应的人员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创新实践活动顺利高质量完成。
现如今,实验室由4名专职老师负责日常管理、设备维护,以及突发事件处理等工作,保证实验室每天开放15小时。实验室建立学生轮值主席团,负责组织协调小组讨论、交流,实验室卫生、安全等事务。每两周轮流一次,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创新实验室目前已吸引学校70%院系的学生在这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而且服务范围已扩大到市内其他高校,包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的学生。
厚培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文化土壤
“我们一直都鼓励有参赛经验的高年级学生和新进实验室的大一、大二的新生多交流,”张雪洁说。实验室历来的“帮扶”传统,也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成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针对在国际上都颇有难度的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每周都有高年级老队员对于新生进行ACM竞赛的培训和专题讲座,“这项比赛要求学生团队在5个小时内使用C、C++、Pascal或Java中的一种编写程序解决7到13个问题,由于我们13年才开始接触,所以起步比较晚,成绩出的也相对慢一些。”尽管如此,每周一次的专题交流对于学生做事方法和思考问题能力提高的培训一直都没有间断。“不仅是对代码、编程等内功的训练,高年级学生还会带着低年级的队员进行诸如web开发和设计等工程项目的实践。”
此外,学院还积极引导每一位成员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观念,不断增强服务育人的意识,促成以“实践创新”为核心、教学科研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新局面,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达到服务、效益与育人的统一。
如今,学校为实验室提供了部分竞赛和实训的专项资金,还联系校友资助、企业合作等一起保证各项创新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学院也有配套资金,在场地、设备、环境等软硬件条件提供方面也不遗余力,努力为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我们创新实验室一直在不断探索践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四元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努力实现‘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群体、传承创新发展’的初衷。”许峰教授信心满满地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实验室以行动体现心动,深入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途径新方式,让一系列的创新行为得以传承和发扬,展示了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效和风采。(李婉婷、吴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