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5月8日在南京召开,校党委书记朱拓、副校长鞠平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副校长鞠平作了题为《加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大会发言,全文如下:
近年来,LD乐动体育app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号召,以全国水利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大力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一、基本情况
学校通过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探索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1+1”两年制培养模式,即“校内培养+基地培养,知识构建+工程实践”,形成了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提高培养质量为目标的“重基础、强实践、拓素质”人才培养理念。
学校目前已有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共112家,遍布全国20个省(市),覆盖了水利、土木、交通、环 境、电力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先后聘请了1400余名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专家担任研究生基地导师,为培养行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主要做法
在借鉴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LD乐动体育app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方面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
1、签署协议,做好组织保障。以校友为纽带,项目合作为基础,在行业协会的推进下,学校与合作单位签署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协议,并成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负责研究解决基地建设、发展和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此外,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研究生基地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研究生进入基地实践的相关工作。基地管理办公室的成立为研究生培养基地的高效运行奠定了组织基础。
2、严格选聘,实行双导师制。学校在参照校内导师选聘规定和流程的基础上,制定了基地导师的选聘办法。基地单位推荐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定通过后,聘任为基地导师,基地导师纳入校内导师考核体系,与校内导师共同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和学位论文指导工作。在“引进来”的同时,学校实行“走出去”的做法,每年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基地单位挂职锻炼,以提升校内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目前已形成一支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适应的专职导师队伍。
3、双向选择,开展顶岗实践。基地单位结合工作实际需求,每年10月份编制下一年度的培养计划及培养方向指南,研究生院对各单位培养计划汇总后发布。学生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基地管理信息系统与基地单位、基地导师进行双向互选确定顶岗实践的基地导师。学生在完成校内的课程学习后即进入基地进行为期1学年的顶岗实践,同时结合实践内容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通过“顶岗实践”,学生解决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4、建章立制,强化过程管理。学校与联合培养单位就学生实践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导师聘任考核、双导师交流等方面共同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校内外导师的工作职责以及学校、学院、基地单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明确的界定,为研究生在培养基地顺利完成顶岗实践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5、加大投入,保证培养质量。在进入基地实践工作前,学校为每一位学生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同时与基地单位从不同层面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和岗前培训;学校不定期派校内教师深入各研究生培养基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为了保证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给予基地导师3000元/生,基地管理人员1000元/生的工作津贴;基地单位支付给学生每月不少于800元的生活补助,同时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办公场所、设备和住宿条件。初步估算,每年学校和基地单位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学生的实践工作。
三、取得成效
学校“1+1”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得到基地单位和学生的高度认可,实现了学校、企业与学生的“三赢”。
1、增强了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对学生来说,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和案例式的课程学习,为顺利完成“顶岗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顶岗实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在职业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也受到很好的熏陶,提前适应了企业和社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连续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中到重点单位就业的比例超过70%。
2、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来说,基地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得到自我提升,增强个人成就感和价值感,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生在基地“顶岗实践”还可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给企业带来“看得见”的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发现和留住优秀研究生;在企业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是社会对企业实力的认可,提升了企业形象、扩大了企业影响。
3、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空间。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研究生校外导师,促进了导师队伍建设;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带动了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搭建了政产学研用的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提升了学校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拓展了学校的办学空间。(刘平雷、王方)